2008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论坛
12月8日,由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办的2008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40多位高层专家和管理专家参加会议,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研究员与国家遥感中心邵立勤教授共同主持大会。
郭华东研究员首先致开幕词。他说,继对地观测中心举办的首届2007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论坛,2008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论坛旨在把握本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动态,了解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这一领域的重大需求,并为本领域的专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共同为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领域的发展献计献策。
本次大会以数字地球基本特征与战略重点、我国数字地球重大应用与关键技术突破、我国数字地球发展的重点领域及重要方向为中心议题,并设9个主题报告,包括马宗晋院士“全球反对称构造与地震活动”、中科院地球资源所周成虎研究员“网格中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主任“基础地理1∶5万制图”、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杨崇俊主任“数字地球支撑技术——从地理信息技术到地理信息平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杨忠东副总师“FY3气象卫星”、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主任“海洋空间探测与数字海洋”、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范一大总师“数字减灾”、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郭建宁主任“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三维演示系统”、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刘定生研究员“从网格计算到云计算”等。9位报告人均为来自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领域的一线专家,他们以开阔的视野、深刻的分析,图文并貌地展示了空间信息服务国家和部门需求的成果。
围绕议题和主题报告,马宗晋、童庆禧、王钦敏、李小文、汪集旸等专家先后发言,就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的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新阶段发展面临应对能源、资源、环境、灾害与人口等瓶颈约束和全球问题,构建数字地球要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已任。经讨论,与会专家还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技术体系和软件平台、结合我国推动信息化背景和需求,将国外数字地球的运作特点、核心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列入专题研究;应当广泛吸收、整合数字地球技术和成果,形成数字海洋、数字减灾等数字地球应用系统;应当统筹和集成我国空间信息,研制出代表国家的数字地球平台,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信息服务;应当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地球发展道路,实现对地观测、空间基础设施转化为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支撑发展能力的两个转变和跨越;数字地球还应当具备更先进、更强大的搜索软件和集成平台,提供专题研究的背景信息服务,等等。
会议还听取了国际数字地球组委会秘书处第六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ISDE6)筹备工作的汇报。会议认为,1999年由我国发起召开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经过十年的历程将于2009年再次在北京召开,意义非常重大。经过十年的发展,数字地球从概念讨论发展到实际应用,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数字流域等应运而生。ISDE6以“Digital earth in action”为主题,准确地反映了当前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必将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与会专家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将积极参与,为办出中国特色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作出贡献。